Linux Vi/Vim笔记

2018-09-09 Yazzyk

参考来自:维基菜鸟教程

  Vim是从vi发展出来的一个文本编辑器。其代码补完、编译及错误跳转等方便编程的功能特别丰富,在程序员中被广泛使用。和Emacs并列成为类Unix系统用户最喜欢的编辑器。 Vim的第一个版本由布莱姆·米勒在1991年发布。最初的简称是Vi IMitation,随着功能的不断增加,正式名称改成了Vi IMproved。现在是在开放源代码方式下发行的自由软件。

vim历史

布莱姆·米勒在80年代末购入他的Amiga计算机时,Amiga上还没有他最常用的编辑器vi。Bram从一个开源的vi复制Stevie开始,开发了Vim的1.0版本。最初的目标只是完全复制vi的功能,那个时候的Vim是Vi IMitation(模拟)的简称。1991年Vim 1.14版被"Fred Fish Disk #591"这个Amiga用的免费软件集所收录了。1992年1.22版本的Vim被移植到了UNIX和MS-DOS上。从那个时候开始,Vim的全名就变成Vi IMproved(改良)了。 在这之后,Vim加入了不计其数的新功能。做为第一个里程碑的是1994年的3.0版本加入了多窗口编辑(分区视窗)模式,可以在同一终端中同时编辑多个文件。1996年发布的Vim 4.0是第一个利用GUI(图形用户界面)的版本。1998年5.0版本的Vim加入了highlight(语法高亮)功能。2001年的Vim 6.0版本加入了代码折叠、插件、多国语言支持、垂直分区视窗等功能。2006 年5月发布的Vim 7.0版更加入了拼字检查、上下文相关补全,标签页编辑等新功能。2008年8月发布的Vim 7.2,合并了Vim 7.1以来的所有修正补丁,并且加入了脚本的浮点数支持。现在最新的版本是Vim 8。

vim键位图


vim的使用

vi/vim上分有3种模式,分别为:命令模式(Command mode),输入模式(Insert mode)和底线命令模式(Last line mode) 其中:

命令模式:

用户刚刚启动 vi/vim,便进入了命令模式。 此状态下敲击键盘动作会被Vim识别为命令,而非输入字符。比如我们此时按下i,并不会输入一个字符,i被当作了一个命令。 以下是常用的几个命令:

若想要编辑文本:启动Vim,进入了命令模式,按下i,切换到输入模式。 命令模式只有一些最基本的命令,因此仍要依靠底线命令模式输入更多命令。

输入模式:
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i就进入了输入模式。 在输入模式中,可以使用以下按键:

底线模式

在命令模式下按下:(英文冒号)就进入了底线命令模式。 底线命令模式可以输入单个或多个字符的命令,可用的命令非常多。 在底线命令模式中,基本的命令有(已经省略了冒号):

按ESC键可随时退出底线命令模式。 简单的说,我们可以将这三个模式想成底下的图标来表示:


按键说明

一般模式可用的光标移动、复制粘贴、搜索替换等

移动光标的方法

h 或 向左箭头键():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

j 或 向下箭头键():光标向下移动一个字符

k 或 向上箭头键():光标向上移动一个字符

l 或 向右箭头键():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

如果你将右手放在键盘上的话,你会发现 hjkl 是排列在一起的,因此可以使用这四个按钮来移动光标。 如果想要进行多次移动的话,例如向下移动 30 行,可以使用 “30j” 或 “30↓” 的组合按键, 亦即加上想要进行的次数(数字)后,按下动作即可!

Ctrl + f:屏幕『向下』移动一页,相当于 Page Down按键 (常用)

Ctrl + b:屏幕『向上』移动一页,相当于 Page Up 按键 (常用)

Ctrl + d:屏幕『向下』移动半页

Ctrl + u:屏幕『向上』移动半页

+: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下一行

-:光标移动到非空格符的上一行

n<space>:那个 n 表示『数字』,例如 20 。按下数字后再按空格键,光标会向右移动这一行的 n 个字符。例如 20<space> 则光标会向后面移动 20 个字符距离。

0 或功能键Home:这是数字『 0 』: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前面字符处 (常用)

$ 或功能键End:移动到这一行的最后面字符处(常用)

H: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上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

M: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中央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

L:光标移动到这个屏幕的最下方那一行的第一个字符

G:移动到这个档案的最后一行(常用)

nG:n 为数字。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n 行。例如 20G 则会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 20 行(可配合 :set nu)

gg:移动到这个档案的第一行,相当于 1G 啊! (常用)

n<Enter>:n 为数字。光标向下移动 n 行(常用)

搜索替换

/word:向光标之下寻找一个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。例如要在档案内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,就输入 /vbird 即可! (常用)

?word:向光标之上寻找一个字符串名称为 word 的字符串。

n:这个 n 是英文按键。代表重复前一个搜寻的动作。举例来说, 如果刚刚我们执行 /vbird 去向下搜寻 vbird 这个字符串,则按下 n 后,会向下继续搜寻下一个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。如果是执行 ?vbird 的话,那么按下 n 则会向上继续搜寻名称为 vbird 的字符串!

N:这个 N 是英文按键。与 n 刚好相反,为『反向』进行前一个搜寻动作。 例如 /vbird 后,按下 N 则表示『向上』搜寻 vbird 。

使用 /word 配合 nN 是非常有帮助的!可以让你重复的找到一些你搜寻的关键词!

:n1,n2s/word1/word2/g:n1n2 为数字。在第 n1n2 行之间寻找 word1 这个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!举例来说,在 100 到 200 行之间搜寻 vbird 并取代为 VBIRD 则: 『:100,200s/vbird/VBIRD/g』。(常用)

:1,$s/word1/word2/g: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!(常用)

:1,$s/word1/word2/gc:从第一行到最后一行寻找 word1 字符串,并将该字符串取代为 word2 !且在取代前显示提示字符给用户确认 (confirm) 是否需要取代!(常用)

删除、复制与贴上

x, X:在一行字当中,x 为向后删除一个字符 (相当于 del 按键), X为向前删除一个字符(相当于 backspace 亦即是退格键) (常用)

nx:n 为数字,连续向后删除 n 个字符。举例来说,我要连续删除 10 个字符, 『10x』。

dd:删除游标所在的那一整行(常用)

ndd:n 为数字。删除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,例如 20dd 则是删除 20 行 (常用)

d1G:删除光标所在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

dG:删除光标所在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

d$:删除游标所在处,到该行的最后一个字符

d0:那个是数字的 0 ,删除游标所在处,到该行的最前面一个字符

yy:复制游标所在的那一行(常用)

nyy:n 为数字。复制光标所在的向下 n 行,例如 20yy 则是复制 20 行(常用)

y1G:复制游标所在行到第一行的所有数据

yG:复制游标所在行到最后一行的所有数据

y0: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首的所有数据

y$:复制光标所在的那个字符到该行行尾的所有数据

p, P:p 为将已复制的数据在光标下一行贴上,P 则为贴在游标上一行! 举例来说,我目前光标在第 20 行,且已经复制了 10 行数据。则按下 p 后, 那 10 行数据会贴在原本的 20 行之后,亦即由 21 行开始贴。但如果是按下 P 呢? 那么原本的第 20 行会被推到变成 30 行。 (常用)

J:将光标所在行与下一行的数据结合成同一行

c:重复删除多个数据,例如向下删除 10 行,10cj

u:复原前一个动作。(常用)

Ctrl+r:重做上一个动作。(常用)

这个 uCtrl+r: 是很常用的指令!一个是复原,另一个则是重做一次~ 利用这两个功能按键,你的编辑,嘿嘿!很快乐的啦!

.:不要怀疑!这就是小数点!意思是重复前一个动作的意思。 如果你想要重复删除、重复贴上等等动作,按下小数点『.』就好了! (常用)


一般模式切换到编辑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

进入输入或取代的编辑模式

i, I

进入输入模式(Insert mode): i 为『从目前光标所在处输入』, I 为『在目前所在行的第一个非空格符处开始输入』。 (常用)

a, A

进入输入模式(Insert mode): a 为『从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』, A 为『从光标所在行的最后一个字符处开始输入』。(常用)

o, O

进入输入模式(Insert mode): 这是英文字母 o 的大小写。o 为『在目前光标所在的下一行处输入新的一行』; O 为在目前光标所在处的上一行输入新的一行!(常用)

r, R

进入取代模式(Replace mode): r 只会取代光标所在的那一个字符一次;R会一直取代光标所在的文字,直到按下 ESC 为止;(常用)

上面这些按键中,在 vi 画面的左下角处会出现『–INSERT–』或『–REPLACE–』的字样。 由名称就知道该动作了吧!!特别注意的是,我们上面也提过了,你想要在档案里面输入字符时, 一定要在左下角处看到 INSERT 或 REPLACE 才能输入喔!

Esc

退出编辑模式,回到一般模式中(常用)

一般模式切换到指令行模式的可用的按钮说明

指令行的储存、离开等指令::w

将编辑的数据写入硬盘档案中(常用)::w!

若文件属性为『只读』时,强制写入该档案。不过,到底能不能写入, 还是跟你对该档案的档案权限有关啊!::q

离开 vi (常用)::q!

若曾修改过档案,又不想储存,使用 ! 为强制离开不储存档案。

注意一下啊,那个惊叹号 ! 在 vi 当中,常常具有『强制』的意思~

:wq:储存后离开,若为 :wq! 则为强制储存后离开 (常用)

ZZ:这是大写的 Z 喔!若档案没有更动,则不储存离开,若档案已经被更动过,则储存后离开!

:w filename:将编辑的数据储存成另一个档案(类似另存新档)

:r filename:在编辑的数据中,读入另一个档案的数据。亦即将 filename 这个档案内容加到游标所在行后面

:n1,n2 w filename:将 n1n2 的内容储存成 filename 这个档案。

:! command:暂时离开 vi 到指令行模式下执行 command 的显示结果!例如 :! ls /home即可在 vi 当中察看 /home 底下以 ls 输出的档案信息!

vim:环境的变更

:set nu:显示行号,设定之后,会在每一行的前缀显示该行的行号

:set nonuset nu 相反,为取消行号!

特别注意,在 vi/vim 中,数字是很有意义的!数字通常代表重复做几次的意思! 也有可能是代表去到第几个什么什么的意思。 举例来说,要删除 50 行,则是用 『50dd』 对吧! 数字加在动作之前,如我要向下移动 20 行呢?那就是『20j』或者是『20↓』即可。